老破小写多了,我越来越不迷信「颜值逆袭」。比起好看,解决问题才是设计的核心。有温度,远比有颜值更重要。
今天介绍的家,也是这样的代表——孩子为返乡父母改造旧居,47㎡的老房化腐朽为神奇。不少人在好好住App留言说,人间值得,这才是有温度的设计。
一个褪去华丽、回归生活、专注细节且充分尊重居住者的家,究竟是什么样?往下看,相信你也能感受到「温度」所在。
文中有超多好物,值得种草~
设计师
福州·47㎡·1室|装修花费26万元
漂泊多年,
是时候回到47㎡旧居。
这套位于上海长宁的47㎡老破小,是委托人徐先生家的老房。当年父母作为知青下放农村,便告别上海。恢复高考后,又考上大学,从此定居武汉。
离开后,老房留给外婆居住。只有到了假期,父母才会回到上海。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,在外婆离世前,这座小房子承载了一个家所有的团圆记忆。
改造前的原始房屋
随着年纪渐长,父母计划回上海养老。徐先生本想置换套电梯房,但徐妈妈不肯,她熟悉老房,想和妹妹同住一个小区。为了满足妈妈的心愿,徐先生决定对老破小进行改造。
原户型是典型的长条手枪形,考虑到老人当下与未来需求,设计师采用无障碍动线设计,拆除原有客餐厅的隔断,重新梳理各个空间的关系:
①干湿三分离,将台盆、淋浴和马桶独立(后因母亲患病,为了协助洗澡,对调了淋浴和卫生间的位置);
②门宽和走道保证90cm,以便后期轮椅进出;
③天井处改造为多功能空间;
④大开间将客厅、卧室和衣帽间规划在一起;
⑤北卧室改为厨房,增加操作空间;
⑥妈妈爱断舍离,除日常收纳,也要适当留白。
适老设计
从进门开始
进门处是下沉式玄关,落尘区在入户和室内之间形成缓冲。超薄型220mm鞋柜+1m宽的通道,便于老人进出。
玄关地面和室内地面形成的高度差,减少尘土带入,让室内更干净。进门右面墙面预制结构板,以便后期加装折叠凳。
入户门Sleek斯力克,简洁实用。
为了方便收纳日常小物,鞋柜的开放格处专门做了洞洞板,将垂直收纳利用到极致。
玄关入户的高差形成,得益于@赵桂军采用的日式工法。他对地面做了日本二重床架空系统改造,不仅隔音、保温、环保,还具有安全性能——地面有弹性,防止摔伤,对老人家庭非常友好。
地板使用的是日本真树地板,这种地板表面覆盖了一层保护层,无需打蜡保养,耐划伤耐摩擦,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使用环境。
把好的采光
留给厨房
将北卧室改成厨房后,面积扩大到7.1㎡,舒适度提高,橱柜之间的通道尺寸也保证足够轮椅通过。
橱柜是日本进口sanwa整体橱柜,原木色+白色,再配上不锈钢操作台面,整个空间简洁大方,便于清洁。
岛台采用日本进口316食品级不锈钢台面,不锈钢表面采用钝化处理,不会被氧化腐蚀,食品可以直接接触不锈钢台面,保证食品安全。另一边则是用海洋板定制的收纳柜。
水槽选用了宽度700mm的多功能大单槽,同时还附带可收纳洗涤用品的收纳篮筐。
厨房整个操作动线直接了当,尽头的一扇窗户,给空间留足光照,让厨房更显通透。
橱柜采用无隔板设计,可轻松收纳锅具、餐具等物件。水槽龙头用了两款,洗菜龙头是KVK5021T,另一款是松下水素水TK-HB50。
另外还有两款值得推荐的厨房好物。一个是ASVEL垃圾箱,不用弯腰就能处理垃圾,垃圾分类也很轻松。
另一个是林内mytone烤箱灶,日式的三眼灶外加小烤箱,日常烹饪很方便。
三分离卫浴
极致空间利用
三分离的洗手间,堪称空间极致利用。47㎡的房子里,如厕、洗澡和洗漱都在独立空间,互不干扰。
厨卫干区地胶是日本新科的,防滑脚感好,为以后可能使用轮椅做准备。助老设备NAKA除了能放双卷纸,也有扶手功能,能够起到支撑作用。
由于是底楼,改造时,没有用原来的污水管,而是重新将排污管接到污水处理池。小小的一个动作,最大化杜绝了下水隐患,有效解决了堵塞问题。
洗脸盆是Sanwacompany系列的PLAIN-VUPRIGHT,空间利用率高,简洁现代。一体化的样式,也很容易打理。
原有门洞做了LAMP层板托架,让很小的卫生间也有了更多的收纳空间。
淋浴间的墙面,设计师很实验性地用了杜邦可丽耐,目前使用下来,整体性很强,很好打理。
淋浴龙头选择了KVKKF880T,也配上了淋浴板凳。
为了增加通透性,淋浴间则采用折叠式防爆磨砂玻璃,节省空间,还保证了安全性。
客厅+卧室
秒变灵活开间
客厅的设计非常简洁,考虑到徐妈妈的需求,专门做了不少留白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区域的墙面也用了日式工法,工期短,环保性能高,很值得老破小参考:
①全部吊双面贴12.5mm厚石膏板,加上日本隔音棉后,有效降噪20-25分贝。
②墙面采用GL工法,不需要调整墙壁基础,代替水泥砂浆,直接在毛坯墙上贴石膏板,2-3天即可完成墙面处理。
对面的电视墙,也是以简洁为主,除了开放格,没有多余繁复的设计。
与客厅相连的卧室,经过改造,成为了一个敞亮又舒适的区域。
客厅与卧室之间,用软性的帘子作为分隔,很温柔。另一边是木色的栅栏式隔断,也很贴合妈妈的审美。
因为妈妈的衣服不多,衣帽间目前仍是留白的状态。
多功能休闲区
抬头就可看星星
餐厅是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区。与其他空间相比,这里增加了许多储物功能,便于日常收纳。
白天在这里,可以独自阅读晒晒太阳;晚上也能容纳一家人齐聚,吃吃饭或聊聊天。
徐妈妈特别喜欢盛放的花,新家也安排上了火灵鸟玫瑰。阳光好的地方,则种了多肉,增添一些绿意。
这里也有一个家务区,除了洗烘套装,还有一个洗手台,满足日常的家务需求。
另一侧则是做了开放式的收纳格,可以收纳一些书和小物。将阳台重新利用后,这里不只是用餐区,也是一个集阅读、工作、家务、植物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。
装修老房的过程,其实并不顺利,先是赶上了上海疫情,工期搁置。后又因徐妈妈患病,不得不临时修改了一些最初的设计。
好在一切落定,漂泊在外多年的一家人,也终于重回47㎡的旧居,在上海团聚。
徐妈妈生性浪漫,这座小房子装进了她对诗意的向往。有阅读空间,抬头就能看天;与亲人之间,也只是步行的距离。
对她而言,辛劳大半辈子回到故土,能在温暖的老房与家人相伴,大抵也称得上是最好的晚年了吧。